• 欢迎访问本网站。如果您忘记登录密码,请点击找回密码本网站不收费,没有VIP,非赢利,资源分享仅供学习。

敢挣钱就得敢被杀头-安全规范和诚信自律离不开过程管理

xuedw

见习生
注册
2007-11-23
帖子
47
反馈
0
积分
143
带着复杂的心情看完了3月31日晚CCTV2的《经济半小时》之“再问防火墙”,很明显,住建部也许就是这个专题节目的真正制片人。说心情复杂是缘于此次央视的论调明显有变化,不再一味追究外保温市场的混乱和所引发火患带来的伤痛,而是寄希望于如何把外保温这件事情做好,用主持人最终的节目结语来说,就是要“安全规范诚信自律”。半个月以来的众说纷纭,或许在这个专题节目后可以稍稍有些明朗,甚至可以说今后外保温行业的形势发展和产业走向是呼之欲出了。
半个月以来,外保温行业彷徨无助。业内人士纷纷参与到无机有机材料系统大辩论中,各地的外保温工程无所适从甚至停工,无机轻集料的涨价引发囤积趋势,一份通知所造成的行业混乱太可怕了。现在看起来,业内人士最初和现在都坚持的“节能减排的步伐不会停止”的观点始终还是正念,可是做到“安全规范诚信自律”何其难也!
两大部现在肯定已经有了彼此可以接受的讨论前提了,距离正式文件出台的日子也不会远,而我所担心的是,即便是立意“安全规范诚信自律”,传递到市场的时候,能保证这个立意得以有力的长效的的执行么!
回望2003年挤塑板刚刚上墙那会儿,胶粉企业、板材企业、辅材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无不小心翼翼,产品质量不敢马虎,每个工程都心怀忐忑,生怕出现毛病,这样做出的工程质量相对可以保证,参与者也有不错的利润。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么,那时候可以上墙的挤塑板价格都维持在600元左右的价位,虽然也是回收料制成的,但是当时的回收料价格可是5000元/吨左右的,氟利昂的价格也不过15000元/吨,生产者也真的去添加阻燃剂,检验燃烧性能的标准也通常会是氧指数这个硬指标和离火自熄的软指标。可是现在呢?回收料的价格都在7500左右了,氟利昂的价格更是涨到了30000元/吨,板材的价格却跌落到了300元上下,更有甚者在部分地区还出现过220元/立方的挤塑板。至于燃烧性能,现在的业者除了每年或者几年才去做一份所谓B2级检测报告,基本没人去特别关注了。作为系统主材的砂浆也是一样,大伙最初都坚信砂浆的成本应当在1500元/吨,现在呢?700元的砂浆都大行其道过。由此而引发的系统工程成交价格更是跌落到难以置信的程度,2004年的时候,挤塑板外保温工程的价格尚可以维持在80元以上,而就在2010年,个别地区的工程价格居然出现了每平方米40出头的价格。造成这个落差的直观因素当然是由于市场竞争,就像郭德纲说的“许我御膳,就得许人烫饭”。可是在建筑市场上,隐形的推动力是过程管理的混乱,这才给所有人以可趁之机!
如果在接下来的强制性规定中,可以给B1级有机材料留条活路的话,缺少完善的过程管理,我相信最终的结果依然是重蹈这8年来的覆辙!B1会变成B2,B2会变成B3,氟利昂会蜕变到丁烷。什么,丁烷还觉得贵?那就二甲醚吧!这样的材料不挨罚,我只能说,难道你爸也是李刚?或者“激情杀人”就不用枪毙么?今晚节目中采访了专家冯葆纯,冯老先生直言不讳说“把造价应该提高,而不是降低”。但我以为,仅仅是提高造价并不足以解决问题,通过提高造价并不能带来“道德的血液”,关键还是要加强过程管理。
至于管哪里?谁来管?怎么管?这是由消防和住建部去协调两者间的权限和范围了,我不敢妄言。我只是觉得过程管理就是要从源头抓起并问责始终。现场的材料发现不合格,工程商供应商一起罚,罚到他玩不下去。也别玩什么“我是做塑料板的,我不知道买家用在哪里”这种小孩把戏,和处罚“醉驾”一样,敢要那个快活就得敢忍住牢狱的艰难,你敢挣这钱就得敢被杀头。
这个节目或许带给行业一丝希望了,可是前景现在还未完全明朗,再来一场火患的话,一切就又未可知。在这个节目结束的时候,听说西北某地今天又有挤塑板项目着火了,这样“玩火”下去,我很害怕这一丝微茫变得捉摸不定。
就在今天,因为“瘦肉精”而让股价泄去103亿的双汇开了万人誓师大会,说要保证产品质量,,只是这样的誓师大会还能给我们带来多少信心呢?同样的,希望不会有那么一天,左邻右舍指着外墙说“拆了吧,别让我住在一个火灯笼里”!
 
楼主不要发牢骚,这是在中国,你要想住得好,你的说了算才行,
 
说的不错,重要的是监管。就算将来的标准说全部要用A级材料。监管不到位,上墙的可能还是B3产品。这也不稀奇。
 
说实话,如果让我承包工程,又没人监管或者监管者能用钱摆平,我就直接用不阻燃的板材。
 
标准其实早就有了,而且是够严厉的,但是在执行环节,也就是监管、处罚环节放水了,再出台一百个标准也没有用
 
现在的外保温真的不好做,我这里虽然没有停工,不过也出于半停工状态
 
市场大了,需求量增加了,大家就争破了头往里挤,市场份额就那么大,蛋糕就那么点,哪家都想吃,刀光剑影,腥风血雨,一片红海。
一部分企业走向技术型做高端做品牌,一部分做质量做服务。这类企业跳出红海转战蓝海,但毕竟只是少部分,其余在红海中的企业,无外乎就是采用价格战,关系战。降低成品,降低品质,降低付款方式。把市场搞得越来越糟糕,把利润搞得越来越低,把产品搞得越来越差,呜呼哀哉!
 
后退
顶部